ISBN/价格: | CNY20.00(估)缴送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不同年份普洱熟茶生化差异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罗美玲著/.李家华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19.5.30 |
载体形态项: | 62页:;+图表:;+30cm |
提要文摘: |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以及微生物的参与下,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特征的后发酵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普洱熟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降血脂、抗癌、抑菌抗龋、保护心血管、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保健功能。因此,为探究普洱熟茶储存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普洱熟茶颜色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常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差仪法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储存年限(2006~2015年)普洱熟茶的五项常规生化成分、五种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干茶、茶汤、叶底色泽的差异,各有机溶剂萃取层生化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各有机溶剂萃取层的色差值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储存年限普洱熟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获得如下研究成果。 1. 对普洱熟茶的含水量、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五项常规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存年份(2006-2015年)的延长含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且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含量总体呈显著下降(p<0.05)的趋势,变化范围在14.00%~30.67%之间;氨基酸含量与水浸出物一样,随储存年份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变化范围在1.34%~1.83%之间;咖啡碱含量变化范围为1.13%~3.26%,随着储存年份的延长,咖啡碱的含量有所波动,但总体仍呈下降的趋势;茶多酚含量随着储存年份的延长总体呈现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变化范围在14.04%~17.27%之间。 2. 以乙酸乙酯萃取层为供试样,对供试样中五种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中儿茶素总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62%~22.61%;5种主要儿茶素的含量也呈递减趋势,其中酯型儿茶素L-EGCG由2015年茶样中的3.05%降到2006年茶样的0.30%、L-ECG的变幅是4.24%(2015年)~0.52%(2006年)、L-EC的变幅是5.61%(2015年)~0.53%(2006年)、L-EGC的变幅是6.23%(2015年)~0.00%(2006年)。 3. 各有机溶剂萃取层的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总量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结果表明,咖啡碱主要存在于氯仿层中,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聚集在乙酸乙酯层,乙酸乙酯层中还检测到较多的未知化合物的色谱峰,其次是正丁醇层,萃取剩余层中含量最低。 4. 普洱熟茶干茶、茶汤、叶底的L*、a*、b*值均呈随储存年限的递增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储存年限为7年到10年的普洱熟茶的色泽较佳;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层与纯净水提取物相比,色差值最大的是剩余水层,其次是氯仿层、正丁醇层,最后是乙酸乙酯层。 5. 普洱熟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随储存年份推移呈下降趋势。各有机溶剂萃取层体外抗氧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各萃取层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的清除率、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能力的强弱顺序一致,清除率大小依次是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氯仿层>剩余水层。对羟自由基(·OH)的抑制能力顺序为:剩余水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氯仿层。各萃取层色差值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与清除羟自由基呈正相关,说明普洱熟茶剩余水层中存在某些具有较强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有色物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不同储存年份普洱熟茶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的生化成分变化、色差分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普洱熟茶在储存过程中,其内含物质、风味品质、保健功效的变化方向和趋势,同时探究普洱熟茶各组分的色差值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普洱熟茶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的评价以及普洱熟茶单体物质分离鉴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进普洱茶色素的功效研究。 |
并列题名: | Study o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st fermented pu-erh tea with different storage years |
题名主题: | 普洱熟茶 储存 生化成分 体外抗氧化活性 色差值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571.1-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罗美玲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李家华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