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高原湖泊生态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消减工程技术研究—以滇池大湾为例/.申财君著/.李靖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31 |
载体形态项: | 86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水利学院, 学号2021240066 |
提要文摘: | 近年来,高原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直以来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农业面源污染是湖、库等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污染来源,也是水环境污染的首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为云南高原湖泊污染攻坚的重点与难点,而生态缓冲带是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云南在高原湖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高原湖泊水质改善缓慢,农业面源污染依旧严峻。滇池流域由于受周边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等影响,水生和滨水生境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水体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生态缓冲带的功能正在衰退甚至正在消失。因此,开展高原湖泊生态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消减工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描述了生态缓冲带与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联;针对高原湖泊湖滨缓冲带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源复杂、污染强度大等特征,通过调查昆明滇池大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原有农业面源污染,剖析并集成现有点、线、面源治理技术;以径流面源截留调蓄、入湖河、沟、渠原位旁路治理及入湖湿地末端治污等多技术联动增效截污治污体系为参考,对研究区生态缓冲带的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进行调查;通过昆明滇池大湾片区生态缓冲带中稻田湿地系统2022年的水样采集,对昆明滇池大湾片区生态缓冲带进行污染削减评估。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区原花卉和蔬菜种植采用了低端大棚方式,使用大量化肥和化学农药,在多年累积下导致土壤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采用“大水、大肥、大药”的管理方式,加之传统农业灌溉,水系不连通,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研究区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点、线、面源治理技术,例如沟渠改造、建立生态缓冲带稻田湿地系统,形成多层次的治理体系。 (2)研究区生态缓冲带海拔为1886m,大部分场地坡度小于30%,较为平缓;主要的坡向为西南南和西向;研究区灌溉用水以上游梁王河河水,大湾龙潭天然水源及自然降雨蓄水为主;研究区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和水稻土;研究区植被主要是人工植被,且主要集中在滇池生态科普区。人工植被类型包括乔木林、绿化带、灌木林、苗圃、人工草地和耕地等。共计分布植物物种153种,主要分布在滇池生态科普区,其中在这些植物物种中,有乔木类34种,灌木类25种,草本类81种,藤本类10种,附生类2种。 (3)研究区生态缓冲带稻田湿地系统入水口处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394mg?L-1,出水口的平均浓度为0.069mg?L-1,总磷平均削减率为78.4%±12%。其中5月削减率最高,可达91.12%,8月其次,可达到88.6%,而1月份的削减率最低,仅为68.24%。稻田湿地系统入水口处氨氮的平均浓度为0.591mg?L-1,出水口的平均浓度为0.199mg?L-1,平均削减率为70.47%±11%。其中9月削减率最高,可达 88.13%,8月其次,可达到84.37%,而3月份的削减率最低,仅为49.36%。稻田湿地系统入水口的总氮平均浓度为5.801mg?L-1,出水口的平均浓度为1.235mg?L-1。平均削减率为75.7%±11%。其中8月削减率最高,可达88.6%,5月其次,可达到86.74%,而1月份的削减率最低,仅为66.43%。 综上所述,研究区生态缓冲带生态种植带自然分布的物种相对较少。这与长期以来的人为影响、改造、利用等有关。应尽快完成对植被种植区进行了扩建和优化,以提高生态缓冲带的生态效益和维护生态平衡。研究区生态缓冲带稻田湿地系统夏秋季节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冬春季节效果较差。研究区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点、线、面源治理技术,例如沟渠改造、建立生态缓冲带稻田湿地系统,形成多层次的治理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其他高原湖泊地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并列题名: | Study on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duction in plateau lake ecological buffer zone-Taking Dianchi Bay as an example eng |
题名主题: | 生态缓冲带 农业面源污染 高原湖泊 稻田湿地 CiteSpace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X52-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申财君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李靖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