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本书是对苏轼与赤壁的描绘, 自北宋起逐渐成为持续不断的画史现象。近千年来, 有大量绘画作品表现了元丰三年苏轼游览、书写赤壁的事件, 其中有许多出自名家之手。不同的作品如何表现同一个主题? 看似偶然遗世的画作、间隔久远的艺术代际之间, 是否存在内在关联? 为什么有如此庞大的群体参与到“东坡赤壁”画题的定制、创作及鉴藏过程中来? 本书以存世的百幅相关图像为线索, 梳理“东坡赤壁”图式从北宋至清初的发展脉络。同时, 在形式差异性和相似性的交锋之外, 阐明内在于“东坡赤壁”图式中为古今共感的生命意识, 探索立足中国艺术传统的图式研究模式。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东坡赤壁”主题的来源, 指出苏轼赤壁文本发生“图像转译”, 在地理历史、文学传统、文本传播和绘画史积淀方面具有的必然性。第二部分追溯图式的形式变迁, 探寻散点式的作品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挖掘高峰式的艺术创新, 追溯风格转变中缺失的环节, 阐释多种图像叙事类型; 另一方面以时空观念为线索厘清赤壁诗意画的脉络, 勾勒主题从初现趋向成熟的过程。第三部分阐发“东坡赤壁”图式的思想空间, 关注“山”、“舟”、“鹤”、“客”四个宣叙性元素所指向的苏轼及后来者对生命悲剧、人生价值和高古境界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