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玉米白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初探/.张珊著/.何月秋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25 |
载体形态项: | 64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植物保护学院, 学号2020210300 |
提要文摘: | 近年来玉米白斑病在云南严重发生,常在玉米乳熟期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导 致玉米减产。目前国内对该病害研究较少,鲜见对该病害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明确 了玉米白斑病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药剂防治和不同玉米品种对玉 米白斑病的抗性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为玉米白斑病的诊断鉴定及田间防治 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报道了由宽颈附球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侵染引起的玉米白斑病 在我国发生。从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乡和曲靖市罗平县九龙镇采集了具有典型症状 的玉米叶片,进行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 14 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 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结合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了菌株 WS-1、WS-191 为白 斑病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以及基于 ITS、rpb2、 tub2 和 LSU 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 发育树分析结果确定云南地区发生的玉米白斑病为我国首次报道的新病害,其病原 菌为宽颈附球菌 Epicoccum latusicollum。 2、玉米白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得到了研究。白斑病菌在 CZA 培养基上菌丝 生长最快;病原菌菌丝在 5~35℃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在 28℃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 最快,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8℃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可以达到 99.7%,为其 最适萌发温度;在 28℃条件下,相对湿度 10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可达到 91.16%;病原菌菌丝在 pH 值 4-11 范围内均可生长,pH 值为 5 时菌丝生长的最好; 病原菌菌丝的致死条件为 50℃,10 min;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 55℃,10 min。 3、室内化学药剂的筛选结果表明,7 种供试药剂均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 作用,但不同的药剂之间抑制效果存在差异,以 20%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25%丙 环唑乳油和 2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 值小于 1 mg/L。其次为 25% 嘧菌酯悬浮剂和 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和 75%百菌清可 湿性粉最弱。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和 25%苯丙唑乳油 对玉米白斑病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 69.43±1.18%和 71.19±1.39%。 4、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调查了 2021 年度国家西南玉米区域试验的 622 III 份新品种的抗性。结果表明,对玉米白斑病产生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 玉米品种分别有 4、184、216、186 和 32 份,各占总供试品种的 0.64%、29.58%、 34.73%、29.90%和 5.14%。采用人工模拟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了 42 份玉米品种材料 对白斑病的抗性,其中 16 份品种为中抗,占 38.10%;24 份品种为抗病,占的 57.14%;2 份品种为感病,占 4.76%,无高抗和高感品种。 |
并列题名: |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Control of Maize White Spot Disease eng |
题名主题: | 玉米白斑病 宽胫附球菌 毒力测定 抗病性评价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435.131-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张珊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何月秋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