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估)缴送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的致害性、抗药性和Wolbachia感染情况/.李波著/.陈斌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0.06 |
载体形态项: | 104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植物保护学院 |
提要文摘: |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褐飞虱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研究表明我国东西部褐飞虱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迁飞场,这种现象是否会导致两个不同迁飞场间褐飞虱基因交流的障碍,进而产生褐飞虱某些特征的差异,尚缺少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西南稻区和东部稻区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为实验对象,对各地褐飞虱致害性、抗药性及细胞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了研究。 1.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致害性的研究 分别采用蜜露量法和SSST法对采集自越南河内、云南勐海和元江、贵州遵义和旧州、广西南宁和昭平、湖南衡阳、浙江富阳及海南三亚等12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不同水稻的致害性进行了评价。首先,通过蜜露量法评价了12个褐飞虱地理种群对IR26(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和IR42(含抗褐飞虱基因bph2)的致害性。结果表明:云南勐海和元江、越南河内及海南三亚褐飞虱种群对IR26和IR42均具有较强的致害性,其能同时致害两个品种的试虫比例均超过41%(41.0%~50.2%);广西南宁和昭平、贵州旧州和遵义及湖南衡阳种群对IR26致害性较强,其致害试虫比例超过58%(58.6%~77.8%),而对IR42的致害性相对较弱,其致害试虫比例仅23.0%~40.8%;富阳种群对IR26的致害性相对较弱,其致害试虫比例为39.0% 和54.4%,对IR42的致害性(43.9%)介于云南勐海和广西南宁等种群之间。其次,采用SSST法进一步比较了9个褐飞虱种群对TN1、IR26、Mudgo、ASD7、IR36、IR42、IR56、Rathu Heenati、Ptb33和Babawee 水稻品种的致害性,结果表明:云南勐海和越南河内褐飞虱种群的致害性最强,主要体现在对Rathu Heenati、IR56、Ptb33等含Bph3基因的致害性显著强于其余种群;云南元江、贵州遵义和旧州及海南三亚种群致害性次之,4个种群对Mudgo、ASD7、IR42及IR36的致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它品种的致害性均无显著差异;广西昭平和浙江富阳种群的致害性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对Mudgo、ASD7、IR42和IR36等品种的致害性显著弱于其余大部分种群。 2.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抗药性研究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越南河内(仅测定了吡虫啉)、海南三亚、云南勐海和元江、广西昭平、和浙江富阳等地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及呋虫胺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各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及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处于极高水平抗性(RR=3483~7890倍),LC50值介于278.68 mg/L~631.20mg/L之间;对烯啶虫胺的抗性除2019年浙江富阳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LC50=16.16mg/L,RR=85倍)外,其余种群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14.5~26.9倍),LC50值介于2.60 mg/L~5.12mg/L之间,其抗性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2019年浙江富阳种群抗性上升较快,相较于2018年上升了近6倍,较其它5个种群亦高出3~6倍,与其它种群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呋虫胺的抗性水平除浙江富阳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外(2018年,LC50=5.24mg/L,RR=37倍),其余种群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其中云南勐海(LC50=31.27mg/L,RR=223倍)和浙江富阳(2019年,LC50=64.41mg/L,RR=460倍)褐飞虱种群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分别高出海南三亚(LC50=13.26mg/L,RR=95倍)、云南元江(LC50=14.75mg/L,RR=105倍)、广西昭平(LC50=15.66mg/L,RR=112倍)褐飞虱种群2倍和4倍之多,浙江富阳褐飞虱种群较2018年上升了近12.5倍。 3.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 采用Wolbachia outer surface protein (wsp)基因对采集自越南河内、云南勐海和元江、贵州遵义和旧州、广西南宁和昭平、湖南衡阳、浙江富阳及海南三亚等12个褐飞虱种群Wolbachia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PCR检测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均有不同程度的Wolbachia感染。其中,2018年各地褐飞虱种群Wolbachia感染率介于2.7%~43.1%之间,由低到高依次为贵州旧州(2.7%)、越南河内(10.8%)、浙江富阳(14.1%)、云南勐海(20.0%)、贵州遵义(20.3%)、湖南衡阳(23.0%)及广西南宁(43.1%);2019年各地褐飞虱种群Wolbachia感染率介于14.9%~48.7%之间,由低到高依次为海南三亚(14.9%)、云南元江(26.3%)、浙江富阳(32.4%)、云南勐海(37.8%)及广西昭平(48.7%);云南勐海和浙江富阳褐飞虱种群Wolbachia的感染率较2018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对所获得的219条ws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除越南河内种群检测到A超群Aus(wAus品系)亚群外,其余各种群所感染Wolbachia均属于B超群,并且可进一步分为For(wLug品系)和Con(wNer品系)两个亚群。其中2018年云南勐海、广西南宁和贵州遵义及2019年海南三亚和广西昭平种群所感染Wolbachia属For亚群的wLug株系;2018年贵州遵义、湖南衡阳和浙江富阳及2019年云南勐海、云南元江和浙江富阳种群同时检测到For(wLug品系)和Con(wNer品系,wBed品系)两个亚群Wolbachia的感染;越南河内种群同时检测到A超群Aus(wAus品系)亚群和B超群Con(wNer品系)亚群Wolbachia感染。 总体上,处于东南季风带之外、云南西南部的勐海褐飞虱种群致害性明显强于来源于东南季风带之内的10个褐飞虱种群,进一步为我国西南稻区西部与云贵高原东缘及以东地区分属不同的褐飞虱迁飞场提供了重要依据。 |
并列题名: | Virulence, Insecticide-resistance and Wolbachia Infection of Pulation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
题名主题: | 褐飞虱 迁飞 致害性 抗药性 Wolbachia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435.112.3-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李波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陈斌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1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