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松树化感物质对白及的抗性、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王光梅著/.朱书生, 杨利华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23 |
载体形态项: | 98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植物保护学院, 学号2021240325 |
提要文摘: | 白及作为我国入药悠久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由于大田高产栽培模式导致白及的药效和品质降低、病虫害频发,而林下生态种植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如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等)和淋溶物(D-松醇、2,3-丁二醇等)可以起到抑制三七病原菌、调控三七生长、增强抗性、募集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但这些松树化感物质运用在白及这一中药材是否也有这些作用目前还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首先通过林下和大田种植对比其病害、生长以及品质情况,随后从抑菌、诱导抗性和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3个方面开展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松树林种植白及能促进其生长、减轻病害发生、提升品质。在澜沧按照白及最适宜的种植模式进行白及的大田和林下种植,之后通过两者的生物量、病害情况以及品质对比,评价松树林下种植白及对白及的生长、病害和品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白及较大田白及而言其干物质以及鲜物质更高,而且能显著降低白及锈病和炭疽的病情指数延缓病情的发生蔓延。此外,林下白及比大田白及的品质更好,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的含量显著提高了5.57%。 2、α-松油醇对白及炭疽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用5种松树化感物质对白及炭疽病原菌进行平板倒扣对峙熏蒸试验,通过其对白及炭疽病原菌菌落的生长影响,评价松树的化感物质对白及炭疽病原菌的影响。发现松树的挥发物α-松油醇对白及炭疽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随着熏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1μL/L的低浓度熏蒸时对白及炭疽菌的抑菌率就达到了17.00%。然而α-蒎烯、β-蒎烯、2,3-丁二醇、D松醇对白及炭疽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差,甚至在低浓度时能微弱的促进其生长。 3、松树的化感物质能诱导白及对炭疽菌产生抗性。通过外源喷施4种松树化感物质对白及进行密闭诱导后接种白及炭疽病病原菌的方法,筛选出最佳诱导浓度以及诱导时间。评价松树化感物质诱导对白及抗性的效果影响。之后用筛选出来的最佳诱导浓度以及诱导时间,通过相对病斑面积的测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从表观现象与酶分子水平解析松树化感物质诱导白及后的代谢调节。探明松树化感物质对白及的直接诱抗的机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诱导1d后α-蒎烯、β-蒎烯、2,3-丁二醇浓度在10 μL/L时诱抗效果最好,而D松醇在浓度为50 mg/L时效果最好,其病斑面积的大小与CK有显著的差异;而且使用这4种松树化感物质诱导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其SOD的活性。 4、松树化感物质能改善白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对最佳浓度诱导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分析其间接诱抗机理。明确松树化感物质诱导后白及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发现α-蒎烯、β-蒎烯、2,3-丁二醇和D-松醇对白及进行诱导处理后,不仅能显著募集潜在有益菌,如链酶菌属、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拟无枝酸菌属、鞘鞍醇单胞菌属、青霉属、被孢霉属、蜡蚧菌属等;而且能显著降低潜在致病菌(周刺座霉属、黑星菌属、丝核菌属等)的丰度。 5、松树化感物质能提升白及Militarine的含量。通过大田喷施松树化感物质后测其Militarine的含量,发现这五种松树化感物质喷施白及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ilitarine的含量,从而提升品质。其中α-蒎烯与β-蒎烯在浓度为10 μL/L效果最好;α-松油醇在浓度为200 μL/L时提升品质的效果最好;2,3-丁二醇在浓度为100 μL/L时提升品质的效果最好;D-松醇在浓度为50 mg/L时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松树林下种植白及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减缓病害的发生、以及品质的提升;松树的化感物质喷施于田间有利于白及生物量的积累、提高对白及炭疽病和锈病的抗病性、提升Militarine的含量。因此本论文,从松树化感物质介导的松树—白及(病原菌)—根际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探究白及在林下健康生长的原因,将药材回归到山野,既能提高药材品质,也可提高林地经济效益,促进林农增收。为白及生态种植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并列题名: |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ine Allelochemicals on the Resistance, Growth and Quality of Bletilla striata eng |
题名主题: | 白及 化感物质 诱导抗性 促生 品质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435.675-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王光梅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朱书生 指导 |
个人名称次要: | 杨利华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