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明末红夷大炮制作技术及其传华的社会原因研究/.戴悦著/.诸锡斌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24 |
载体形态项: | 65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号2020210016 |
提要文摘: | 中国是发明火药和最早使用火器于战争的文明古国。自唐末以来,首次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及至明中叶以前的中国火器技术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注重经验传承而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致使火器技术发展在明中叶时逐渐趋于停滞状态,火器技术开始逐渐落伍于西方国家。有鉴于自明朝建立以来,北部边疆形势始终处于一种对峙且紧张的状态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政府应付北境的情况愈加吃力,致使北方边境局势日趋恶化,甚至出现了威胁京师的“庚戌之变”和“己巳之变”。虽然武器不是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但是在国家结构以及军队因素不能短期调整的情况下,武器的引入对战争进程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故而,为了改变北境危机的局势,明政府从海外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红夷大炮及其配套措施,并将其运用于战场,甚至成为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影响着晚明政局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以及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层面概述了红夷大炮引入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其传华过程进行了梳理,由此将红夷大炮传华阶段划分为酝酿时期、引入与应用早期、应用晚期不同的发展时期,并对其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继而从铸造红夷大炮场地的选择、铸铳台的修建、铸造参数的确定、材料和燃料的选择、模范芯的制作、化铜与铸造、铸后加工以及弹丸火药配比的改进方面对红夷大炮的铸造工艺以及制作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进而通过对比红夷大炮与其引入前的火器技术,分析红夷大炮的技术特征及其优势,以突显引入的必要性。 由于红夷大炮的引入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为此尝试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政治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明中叶以后,明政府以政策调整与南方经济区域发展的互动为起点,推动工匠制度、货币结算方式及其白银货币化改革进程,以及财政体制调整和提高财税限度是红夷大炮得以引入的经济原因。而明朝南方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后,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带来的开放性心态导致的多元文化形态,人们能够接受更多的外来文化是红夷大炮得以引入的文化原因。当应试士子经过科举考试之后,由深受多元文化熏陶的高中士子以入仕的方式影响着政治决策层制定的政策,致使政治决策对红夷大炮的传华起着直接的作用。其中结社组织的影响作用、战争需求以及官制调整成为影响红夷大炮传华的直接政治原因。由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浅见,拓延技术社会学的领域。 红夷大炮传华的历史事实揭示了:对技术引入的影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一个初始行为的微小变动可以引发整个系统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经济原因开始的。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经济逐渐繁荣导致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形成了开放的文化形态和环境,并推动着政治的变革。而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往往成为系统的重要环节(节点)参与到技术引入中来。“节点”与“节点”之间是一种互为发展的条件,通过互为竞争、交融、碰撞,最终成为推动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明政府主动性引入红夷大炮的案例启发我们认识到现今我国诸如芯片引进与应用亦具有同样的现实意义,其不仅事关党中央提出的侧供给改革的要求,而且事关改革开放及国家政治安全的问题。通过对红夷大炮引入的分析,汲取引入技术的经验,以期能够更好的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并列题名: | Research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Red-barbarian Cann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Social Reasons for Its Spread to China |
题名主题: | 红夷大炮 明末 火器技术 传华历程 社会原因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E9-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戴悦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诸锡斌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