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不同种植模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作物-径流C、N、P生态化学计量的特征/.何天晶著/.李永梅, 周明善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6.1 |
载体形态项: | 55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2021240314 |
提要文摘: | 坡耕地作为云南省最主要的耕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十分重要。降雨产生的径流不仅会带走土壤的养分,使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减产,品质下降,还会致使土壤养分随着径流进入下游水体,从而产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一直是云南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CK(裸地)、DD(大豆单作)、MM(玉米单作)、MD(玉米大豆间作)4个处理,对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作物、径流的C:N、N:P和C:P进行了分析,就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作物-径流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玉米大豆间作(MD)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间作(MD)较裸地(CK)、大豆单作(DD)、玉米单作(MM)的总产流量分别减少69.34%、62.04%和36.30%,总产沙量分别减少77.80%、72.07%和47.70%。 (2)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作模式下的C、N、P含量高于裸地、大豆单作和玉米单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C:N值先升高再下降,在抽雄期时C:N值达到最大;土壤N:P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大值在拔节期为4.7、最小值在抽雄期为3;土壤C:P值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说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显著提高红壤坡耕地的C、N、P含量。 (3)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单作,且间作玉米的有机碳含量最高,间作大豆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在拔节期,间作模式下的C:N、N:P和C:P均低于单作;在抽雄期,间作玉米C:N及间作大豆N:P、C:P高于单作,间作大豆C:N、间作玉米N:P、C:P低于单作;在成熟期,间作玉米C:N高于单作,间作大豆C:N低于单作,N:P、C:P均为间作低于单作。说明间作能提高作物的养分含量,但不同生育期、自身特征和施肥也同样对作物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造成影响。 (4)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径流中DD处理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最高,MD处理最低。随着作物生育期的发展,径流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再降低,全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并在成熟期时达到最大值。径流的C:N值逐渐升高,径流的N:P和C:P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并在成熟期时达到最低值。在各生育时期中,MD处理的径流N:P和C:P值较其他处理最低。这表明间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坡耕地随径流流失的养分。 (5)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中泥沙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内,泥沙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DD处理中最高,全磷含量在MM处理中最高。MD较其他处理的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其C:N值最大,N:P值最小,而DD处理的C:P值最大。 (6)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作物、径流及径流泥沙的C、N、P化学计量的影响各异。土壤C:N、N:P、C:P与作物C:N、N:P、C:P在三个生育期内均呈负相关;拔节期和抽雄期径流泥沙C:N与土壤C:N呈正显著相关(P<0.05);成熟期径流、径流泥沙中N:P与作物N:P呈正相关,其余均为负相关。说明土壤、作物、径流及径流泥沙的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及其关系。 |
并列题名: |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C, N and P for Soil-crop-runoff in Sloping Red Soil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eng |
题名主题: |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碳氮磷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157-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何天晶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李永梅 指导 |
个人名称次要: | 周明善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