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拟轮枝镰孢菌中不同交配型菌株的鉴定及FvNrd1的功能分析/.张峰程著/.李凡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31 |
载体形态项: | 76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植物保护学院, 学号2020210295 |
提要文摘: | 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世界上引起玉米茎、穗腐病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不仅造成玉米减产,还能产生伏马菌素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通过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种群结构,解析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有利于针对该病害的相关药靶开发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本论文对来自我国8个省份的31株拟轮枝镰孢菌菌株开展了交配型和孢子噬杀型鉴定,构建了不同交配型拟轮枝镰孢菌的荧光菌株,并探究了RNA结合蛋白FvNrd1在拟轮枝镰孢菌生长发育及致病中的作用。取得如下研究结果: 1、对31株拟轮枝镰孢菌菌株的交配型和孢子噬杀型进行了PCR鉴定,其中18株菌的交配型为MAT-1,13株菌为MAT-2;25株菌的孢子噬杀型为SkK,6株菌为SkS。在此基础上,通过菌株FvLNF15-11(MAT-2,SkK)与18株MAT-1菌株进行遗传杂交,发现每个菌株组合都产生了子囊壳,且菌株间有性生殖能力存在差异。菌株FvLNF15-11与SDF18-36、HNF14-8和GSF19-6遗传杂交产生的子囊中仅观察到4个子囊孢子,存在孢子噬杀现象。且18株MAT-1菌株产孢量与产生子囊壳数量间无相关性。11株有代表性的拟轮枝镰孢菌菌株对玉米籽粒的致病性测试发现,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的交配型、孢子噬杀型无关。 2、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eGFP和mCherry基因分别导入不同交配型的菌株FvLNF15-11(MAT-2)和FvSH19-37(MAT-1)中,成功获得了带有荧光标记的菌株FvLNF15-11-eGFP和FvSHF19-37-mCherry,且eGFP和mCherry分别在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中成功表达。荧光标记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在生长发育、有性生殖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3、对FvNrd1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经抗生素筛选、PCR检测、Southern blot验证、RT-PCR检测,成功获得了FvNrd1敲除突变体ΔFvNrd1-1和ΔFvNrd1-2及相应的回补菌株ΔFvNrd1-1-C和ΔFvNrd1-2-C。FvNrd1-GFP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核。FvNrd1基因的缺失导致拟轮枝镰孢菌菌落生长速率减慢,边缘菌丝分枝变多,菌丝疏水性降低,有性生殖能力下降,但不影响孢子形态和产孢量。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FvNrd1基因的缺失导致拟轮枝镰孢菌对细胞壁胁迫和渗透胁迫的敏感性降低,对氧化胁迫不敏感;FvNrd1基因的缺失还造成拟轮枝镰孢菌对玉米的致病性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明确了31株拟轮枝镰孢菌菌株的交配型和孢子噬杀型,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进化提供了菌株资源;成功构建了不同交配型拟轮枝镰孢菌的荧光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及有性生殖提供了工具;FvNrd1在拟轮枝镰孢菌的营养生长、有性生殖、响应非生物胁迫及致病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标及合理制定玉米茎、穗腐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并列题名: |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Mating Types of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FvNrd1 eng |
题名主题: | 拟轮枝镰孢菌 交配型 孢子噬杀 荧光标记 FvNrd1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435.13-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张峰程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李凡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