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 (估\呈缴)学位论文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氮形态影响豆科禾本科间作菌根侵染和氮磷吸收/.李晔著/.郑毅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23.5.23 |
载体形态项: | 47页:;+图表:;+30cm |
一般附注: | 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2020210241 |
提要文摘: | 众多研究表明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具有产量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小麦蚕豆间作、玉米大豆间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传统农业生产措施。不同形态氮素在被植株吸收、转化等方面存在不同差异,引起的作物营养元素吸收、土壤酶、真菌效应等动态变化不同。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设置等氮量(150mg/kg)硝态氮(Ca(NO3)2)、铵态氮((NH4)2SO4)处理,以酸性红壤上小麦蚕豆间作为对象进行盆栽试验,并结合玉米大豆间作接种菌根真菌试验,研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长、不同氮素吸收利用、菌根效应和土壤酶活性等,探究不同形态氮素施用对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和菌根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施用在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显著提高小麦、蚕豆籽粒产量55.13%、57.43%;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接种AMF显著促进玉米大豆地上、地下部生物量12.45%-23.66%。总体而言,与单作相比,豆科禾本科间作作物生物量、产量显著提高。 (2)不同氮素供应下豆科禾本科间作改变了作物的氮、磷吸收量。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施用在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在小麦抽穗期、蚕豆结荚期对小麦蚕豆间作地上、地下部磷素吸收影响最大,分别显著提高16.42%、34.66%和15.60%、15.88%,而硝态氮下间作在成熟期更利于小麦、蚕豆地上地下部的磷吸收;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接种AMF显著促进玉米大豆地上、地下部氮磷吸收量23.52%-105.49%和10.73%-97.83%。总体而言,相比于单作,间作提高了豆科禾本科的氮、磷吸收量。 (3)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施用在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间作小麦、蚕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是硝态氮的1.02-1.19倍和1.03-1.36倍,而硝态氮下间作小麦、蚕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是铵态氮的1.15-2.19倍;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接种AMF玉米、大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是硝态氮的1.03-1.05倍和1.05-1.25倍,而硝态氮下间作玉米、大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是铵态氮的1.06-1.07倍。总体而言,不同氮素供应下豆科禾本科间作显著提高作物土壤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活性。 (4)不同氮素供应影响了豆科禾本科间作作物菌根形成。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施用在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在小麦抽穗期、灌浆期间作小麦菌根侵染率、土壤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2.23%~23.46%和35.59%~65.80%,而成熟期显著降低19.98%、20.21%,在蚕豆开花期、结荚期间作蚕豆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21.08%~81.83%,而成熟期显著降低18.77%;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接种AMF对玉米、大豆间的菌根定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相比于单作,间作提高了豆科禾本科作物的菌根侵染率、土壤菌丝密度。 (5)不同氮形态改变了间作土壤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对小麦抽穗期、蚕豆结荚期土壤进行真菌物种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发现,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施用在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土壤AMF物种丰富度高于硝态氮。总体而言,间作提高了土壤AMF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 综上所述,不同氮素供应下,豆科禾本科间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能够明显提高其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土壤酶活性及促进菌根形成。接种AMF 利于间作作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铵态氮下间作主要利于豆科||禾本科生育中期的营养吸收和激发菌根效应。 |
并列题名: | itrogen form affects AM colonization an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ptake in cereal legume intercropping |
题名主题: | 间作 氮 磷 菌根侵染 氮形态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51-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李晔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郑毅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