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 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彼得罗夫是一个28岁的修车工, 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业余漫画家。他患上流感后, 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 危险地行走在谵妄与癫狂之间, 犹如在马雅可夫斯基笔下的《城市大地狱》中神游。于此同时, 他的前妻彼得罗娃正试图遏制内心积压已久的杀气。在彼得罗夫夫妇狂热的大脑中,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碎片与西方流行文化交织, 意识形态与商业广告并存,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流行乐队相遇。活在“二手时间”里的人们正徒劳地寻找道德的力量。他们用幻想抵抗无力改变的现实, 把爱意留在记忆的至深处。流感的隐喻是将后苏联时期社会, 尤其是“锈带”老工业区的破败现状描绘成一种众人难逃的传染病, 通过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普通人中的失落与焦虑。人被无助的感觉、被压抑的梦想撕裂。苏联解体后, 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 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 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 每个人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 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彼得罗夫正是这样一个活在“二手时间”中的人, 他用虚构的故事讲述真实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