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估)缴送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我国部分省区CTBTD病原物的检测及TVDV蚜虫传播特性/.刘琴利著/.李凡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19.5.29 |
载体形态项: | 94页:;+图表:;+30cm |
提要文摘: | 烟草丛顶病(TBTD)是由多种病原物复合侵染引起的病毒病,目前TBTD在中国仅在云南发现,曾于20世纪90年代对云南部分烟区的烟草生产造成了毁灭性损失。除中国外,非洲的埃塞尔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也有TBTD的报道,但不同发生地TBTD的病原物种类不同,目前已报道的中国烟草丛顶病(CTBTD)的病原物有4种,分别是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幽影病毒属(Umbravirus)的烟草丛顶病毒(TBTV),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的烟草扭脉病毒(TVDV),烟草丛顶病毒卫星RNA(TBTV-satRNA)和烟草扭脉病毒相关RNA(TVDVaRNA)。自然情况下,单独的幽影病毒属病毒不能通过蚜虫传播,但在黄症病毒科病毒成员的帮助下可以进行蚜虫传播。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CTBTD在田间很容易通过蚜虫进行传播,TVDV在CTBTD其它病原物经蚜虫传播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蚜虫传播TVDV的特性等尚不清楚。另外,CTBTD的一些病原物已经在国内其它省区发生,寄主也逐渐扩展到了除烟草外的其它植物。为了进一步弄清CTBTD病原物在国内其它省区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以及CTBTD病原物更多的自然寄主,为以“治虫防病,综合防控”为主的CTBTD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CTBTD在我国的发生情况、CTBTD相关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以及TVDV的蚜虫传播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我国11个省区的疑似病毒病样品开展相关病原物检测,首次在贵州省、海南省、陕西省、河南省、辽宁省、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了CTBTD的1~4种病原物,并且在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番茄病样中检测到了黄症病毒科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和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分别与TBTV复合侵染,由于这些样品中均未检测到TVDV,推测在田间可能有其它的黄症病毒科病毒能够协助TBTV经蚜虫传播,这也增加了TBTV或CTBTD在田间爆发流行的风险。首次在贵州的紫茎泽兰、海南的番茄、云南的龙葵和鬼针草上发现了CTBTD的4种病原物,说明CTBTD不仅为害烟草,也可以对紫茎泽兰、龙葵、鬼针草、番茄等杂草和蔬菜作物致害,紫茎泽兰、龙葵、鬼针草、番茄等可能是CTBTD病害循环中的重要越冬或中间寄主,也暗示CTBTD已经扩展到了贵州和海南,相关地区应该加强对CTBTD防控的重视。首次在菊科的大丽菊上检测到TBTV;首次在马铃薯、豌豆、南瓜、三七、山药、水花生上检测到了TVDV;CTBTD的4种病原物为首次在入侵生物紫茎泽兰上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的报道;对紫茎泽兰在CTBTD病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中发现,CTBTD的4种病原物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均可侵染紫茎泽兰。CTBTD病原物目前广泛的发生地以及不断扩展的寄主范围,极大地增加了CTBTD大范围爆发流行的风险。同时,本研究也验证了黄症病毒科暂定种大麦黄矮病毒 GAV(BYDV-GAV)可在人工接种情况下协助TBTV经桃蚜传播。田间样品自然发生以及实验条件下加以验证的TBTV与其它黄症病毒的复合侵染,暗示TBTV的蚜虫传播辅助病毒除了TVDV外,可能还存在更多的黄症病毒,这一现象的发现,预示着TBTV在田间的昆虫介体传播渠道更多,增加了病害防控的难度,也为CTBTD的虫传机制研究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探明CTBTD重要病原物TVDV的寄主范围,利用携带TVDV的桃蚜在7科26种待测试寄主植物上传毒,发现除生菜、豇豆和芹菜3种植物未检测到TVDV外,剩余的油麦菜、油菜、白菜、萝卜、花椰菜、甘蓝、黄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豌豆、蚕豆、绿豆、大豆、菜豆、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胡萝卜、小麦、紫茎泽兰和二穗短柄草等7科23种植物上均检测到TVDV,并首次确认TVDV可以侵染茄科的茄子、菊科的油麦菜、十字花科的花椰菜、豆科的豌豆、绿豆、大豆、葫芦科的南瓜、丝瓜、禾本科的二穗短柄草和伞形科的胡萝卜等10种植物,接种的植物大部分无明显症状。TVDV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这些植物可能在田间TVDV侵染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不同食性范围的媒介昆虫传播TVDV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桃蚜Myzus persicae传播TVDV的最短获毒时间和最短传毒时间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桃蚜最短获毒时间为1 min,最短传毒时间为24 h。在TVDV的传播介体中,目前仅见桃蚜传播TVDV的报道,为了探究TVDV是否还具有其它蚜虫传播介体,对棉蚜Aphis gossypii、京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ivorum、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4种蚜虫进行了TVDV获毒传毒实验,首次发现棉蚜、京豌豆蚜、豆蚜和甘蓝蚜也能传播TVDV。比较了豆蚜、京豌豆蚜和桃蚜传播TVDV的效率,发现饲毒30 min时3种蚜虫的获毒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桃蚜获毒率为93.33%,豆蚜次之,获毒率为86.67%,京豌豆蚜最弱,为73.33%;但在饲毒24 h后,3种蚜虫获毒效率无明显差异,桃蚜、豆蚜和京豌分别为98.89%,96.67%和93.33%,说明获毒效率的高低与饲毒时间有关,且24 h后3种蚜虫均可高效带毒。桃蚜、豆蚜和京豌豆蚜分别在感染TVDV的蚕豆上饲毒24 h,发现桃蚜传毒效率最高,为100%,豆蚜次之,为86.67%,京豌豆蚜最弱,为80%。桃蚜较短的获毒时间以及较高的获毒传毒效率是其在田间高效传播TVDV的原因,棉蚜、京豌豆蚜以及豆蚜在实验条件下能够传播TVDV,暗示这3种蚜虫在田间也可高效传播TVDV乃至CTBTD的其它病原物,另外,也可能存在更多的媒介昆虫可以传播TVDV,仍然有必要继续开展TVDV传播介体的鉴定研究。TVDV作为CTBTD各病原物经蚜虫传播的关键病毒,其广泛的寄主范围以及种类较多的传播介体,说明对CTBTD爆发的风险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TVDV的外壳蛋白(CP)以及通读蛋白(RTP)是蚜虫传毒的关键蛋白,为了明确TVDV与蚜虫传毒相关蛋白的关键功能域,将TVDV与同科同属病毒进行RTP氨基酸序列比对后,确定TVDV的突变位点。利用TVDV侵染性克隆,采用Overlapping PCR及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DV可能与蚜虫传毒相关的rtp基因的缺失突变体:TVDV△RTD4262-5815、TVDV△RTD5042-5815、TVDV△RTD4271-4327以及TVDVΔRTD4425-4457,在这四个突变体中,仅有TVDV△RTD5042-5815可在接种烟草完成系统侵染,后续的虫传实验结果也表明,该区段缺失后能够在烟草系统叶内检测到,也不影响蚜虫传毒,说明TVDV rtp基因的nt5042-5815不是TVDV蚜虫传毒所必须的,这一区段可尝试用作构建荧光重组病毒的目标区段。而其它3个突变体接种烟草后均不能系统侵染,无法完成虫传实验去验证这3个突变体与蚜虫传毒的相关性,可能这3个突变体的突变位点为致死突变或与TVDV在植物体内的系统移动有关。利用不同病原物组合接种烟草的方式,进一步证实TVDV的CP可以协助TBTV进入蚜虫体内,但是不能经蚜虫传出、TVDV RTP蛋白既能帮助TBTV进入蚜虫体内也能协助TBTV经蚜虫传播。 |
并列题名: | Detection of the CTBTD Pathogens in Some Proinces/Autonomous Regions of Chin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 Transmistted by Aphids |
题名主题: | 中国烟草丛顶病 烟草丛顶病毒 烟草扭脉病毒 蚜虫 传播特性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435.72-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刘琴利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李凡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