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本书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基于黄渤海区——山东庙岛群岛、东海区——浙江舟山群岛和南海区——海南三亚及其附近岛屿的居民和游客问卷调查数据,比较研究了公众对保护海滩、海洋地质遗迹、海洋文化和珊瑚礁等典型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的偏好。结果表明:①公众对保护四种典型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差异性,即不同资源类型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不同;②公众不但能够感知到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存在,还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海洋旅游资源差异化的非使用价值;③公众保护海洋相对稀缺型旅游资源(海洋地质遗迹、海洋文化、珊瑚礁)非使用价值比保护海洋相对充裕型旅游资源(海滩)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高;④公众保护海洋人文旅游资源(海洋文化)非使用价值比保护海洋自然旅游资源(海滩、海洋地质遗迹、珊瑚礁)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高。研究揭示了我国公众保护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偏好,为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存在性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将非使用价值纳入到中国海洋旅游资源保护或恢复工程成本——收益分析中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成果同时为海洋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制定和CVM有效性、可靠性检验提供了新思路。本书以群岛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估值比较研究为基础,对基于CVM的群岛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嵌入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独立子样本调查的同一待估海洋旅游资源支付意愿估值比较,通过了外部数量(或分类或复合)范围检验,表明本研究的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和支付意愿估值结果具有可靠性;②受访者能够感知到各待估海洋旅游资源外部数量(或分类或复合)范围和内部数量(或分类或复合)范围的变化,且边际支付意愿增加值大小的变化方向与数量(或分类或复合)范围大小的变化方向一致;③饱和程度、边际效用递减、替代效应、旗舰资源效应和/或预算限制是边际支付意愿增加值较低和嵌入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护超过1个海岛(或片区)的待估海洋旅游资源,受访者效用趋于饱和(曲线较平坦),边际支付意愿非常低。研究建议:①范围检验结果需要更仔细的考量,一些范围检验结果失败可以用适合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不应该将范围检验作为CVM研究有效性的唯一判断标准;②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对复杂公共物品(如群岛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整体估值是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