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CNY20.00(估)缴送 |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53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控病对蚕豆产量优势的定量评估/.马连坤著/.董艳指导 |
出版发行项: | 2019.5.31 |
载体形态项: | 57页:;+图表:;+30cm |
提要文摘: | 蚕豆(Vicia faba L)是世界六大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云南是我国蚕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省份。蚕豆病害多发、产量过低是制约蚕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赤斑病(Chocolate spot)和锈病(Rust)是云南蚕豆种植中发生和流行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并且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因此,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减少蚕豆产量损失,增加产量对蚕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A:种植模式、B:施氮水平和C:防治与不防治三因素试验。种植模式分别为:蚕豆单作、小麦单作和蚕豆与小麦间作三种种植模式;施氮水平分别为: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四个施氮水平;以及病害防治与病害不防治两种处理。研究间作及施氮对赤斑病和锈病复合发生流行的影响,探讨病害复合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定量评价间作控病对产量优势的贡献度。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蚕豆赤斑病的发病时间早于锈病,二者从蚕豆初花期开始复合危害蚕豆。赤斑病和锈病的发生流行动态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赤斑病的总体发生流行及危害程度大于锈病。蚕豆开花期是赤斑病和锈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显著影响着后期病害流行及危害程度。 (2)施氮(N1、N2、N3)加剧了单、间作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发生,随施氮量增加,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随之增加,在高氮(N3)水平下达到最高。施氮对单作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危害程度的影响大于间作蚕豆各施氮处理下间作均能降低赤斑病和锈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高氮(N3)水平下间作对赤斑病和锈病的发病率和病指的降幅最大。 (3)适量施氮能增加蚕豆籽粒产量,高氮处理对蚕豆没有增产效果。不防治条件下N1(45 kg•hm-2)处理显著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蚕豆百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蚕豆产量的主要产量因子。适量施氮(45kg•hm-2)改善了蚕豆的农艺性状,进而促进了产量因子的发育。 (4)赤斑病和锈病与蚕豆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病害复合危害下蚕豆百粒重下降和单株粒数减少是导致蚕豆产量损失主要原因。 (5)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赤斑病(X1)和锈病(X2)复合危害程度(AUDPC)与蚕豆籽粒产量的损失模型。峨山点:y1=4905.5-1.054X1-0.542X2,(R2=0.583, n=48, p<0.000) ;寻甸点:y2=3446.6-0.425X1-1.018X2,(R2=0.410, n=48, p<0.000)。利用该回归模型进行产量损失量化,峨山点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赤斑病和锈病AUDPC值可造成1.6kg•hm-2的籽粒产损失;寻甸点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赤斑病和锈病AUDPC值可造成1.4 kg•hm-2的籽粒产损失。赤斑病是造成峨山点蚕豆产量损失的主要病害,锈病是造成寻甸点产量损失的主要病害。间作能够减少赤斑病和锈病复合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38.2%~45.2%; (6)无论是防治还是不防治条件下,各施氮水平下间作LER都大于1, LER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不防治条件下LER大于防治条件下。间作控病增产效果平均为434.9 kg•hm-2,间作增产其他效应平均为382.8 kg•hm-2。间作控病增产其他效应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峨山点,在N1水平下最高,寻甸点,在N3水平下最高。 |
并列题名: |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Yield Advantage of Faba Bean through Disease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
题名主题: | 小麦与蚕豆间作 施氮水平 复合病害 产量损失 间作产量优势 学位论文 |
中图分类: | S551.4-533 |
个人名称等同: | 马连坤 著 |
个人名称次要: | 董艳 指导 |
团体名称等同: | 云南农业大学 授予 |
记录来源: | CN YNAUL 20200312 |